Chinese Stories in English
Opposite Shore (Page 5 中文档)
《彼岸花》作家网*选编|冰峰*主编
1. 彼岸花 3. 回家的理由
2. 最后的相遇 4. 六块银圆
1. 彼岸花
凌鼎年
艾一花出身书香门第,是大家闺秀。
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,琴棋书画样样拿得出手。尤喜花鸟画,她的工笔凤仙花、鸡冠花、海棠花等真是画得又细腻,又逼真,人见人爱。
父亲知道她对花鸟画情有独钟,因此,只要看到好的花鸟画谱,或精彩的花鸟画,总会不论价钱买下来。
一次,父亲带回一幅古画,画面上是一丛红艳艳的花,题着两句诗:”一见彼岸花,羡煞识花君。”
艾一花识得牡丹花、芍药花、月季花、玫瑰花、栀子花、百合花、迎春花、水仙花、金银花、杜鹃花、石榴花、蜡梅花、含笑花、白兰花、茉莉花,兰花、菊花、梅花、茶花、荷花、桂花、桃花,以及睡莲、丁香、紫藤、木芙蓉、美人蕉、一品红、仙客来等不少花卉,大部分还见过、画过,但这彼岸花连名字也是第一次听说,更不要说见过了。
这花以色泽而言,红得亮眼,红得滴血;以花型而言,硕大而精巧,你看看,整体比一个手掌还大,可每一个花瓣纤细而娇弱,该弯曲的弯曲,该舒展的舒展,或向上,或向下,花瓣外配以虎须似的花须,硬柔相间,和谐统一 艾一花打心眼里喜欢这花的形状、颜色,以及这花的名称。
艾一花反复琢磨着彼岸花这名词,以她的理解,彼岸既可以是超脱生死的境界,也可以是彼此向往的境界。艾一花喜欢这花名,但就是不知道人间有没有这花的真实存在,她甚至祈祷过这彼岸花不是画家一时心血来潮虚构画出的。
艾一花问了多位画家,都说没有画过此花,也不认识此花系什么花。
艾一花又问了多位花匠,也都说没有种过此花,也叫不出此花是什么花名。
后来,有位偏爱游山玩水的亲戚说:此花好像叫蟑螂花,在江南见过。
艾一花一听又喜又恶心。喜的是总算有了线索,恶心的是这么漂亮的花,竟然被叫作蟑螂花。
也是奇了怪了,问彼岸花无人知晓,说蟑螂花竟有乡下老农说见过,还介绍说:这花俗称鬼滴血,又名灯檠花、魔术花、幽灵花、忘川花、龙爪花、平地一声雷等。
艾一花越听越糊涂,这么鲜艳夺目的花,怎么会有如此多的名称,而且花名与花名之间,反差怎么那么大。龙爪花这名多美,鬼滴血这名多俗。艾一花决心寻找到这种花,亲眼见识一番。
老农告知:这花很神秘,一般长在人少的荒野,根茎在地下,有茎无叶,仿佛突然开花,又很快谢去,故平时不易发现。而开花时,正是农忙阶段,谁有闲工夫去关心一两株野花的自生自灭呢。
艾一花几次在梦里见到此花,有红的,有白的,有黄的,有粉的,特别是有一次梦见那湖边密密匝匝的全是彼岸花,成片成片的,美得令人陶醉。她幻想,如果在那湖边盖一小院,那岂不就等于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了?
梦醒后,艾一花迫不及待地抓起画笔,画了《梦中的彼岸花》:一幅全是红色的彼岸花,一幅全是白色的彼岸花,一幅全是黄色的彼岸花,一幅全是粉色的彼岸花。
凡见过这四幅画的,懂或不懂画的,都无不夸赞,都说美得过目难忘。
***
艾一花已到了婚嫁年纪,来提亲的不是一家两家,或朝廷大员后代,或富商乡绅之子,或进士秀才,可艾一花主意大着呢,她提出:谁能为她觅得梦中的湖景与彼岸花,她就嫁给谁。
这可难倒了那些有权有势的父母和有钱有才的青年,一个个都打了退堂鼓。
艾一花的父母急得抓狂,但艾一花不为所动,一直单着。
那一年秋天,艾一花表姐结婚,请她做伴娘。一个秋高气爽的丽日,艾一花在父母的陪同下第一次去了江南。途中,在经过山脚下时,艾一花意外地看到了一块牌子,上书”彼岸山庄”四个大字。艾一花心里兀自一动,她提出停车,说想进去看一看。艾一花在好奇心驱使下进了彼岸山庄。原来庄内有天境湖,湖面不算大,但湖的四周竟然长满了,不,开满了彼岸花,红得灿烂,白得素静,黄得耀眼,粉得温馨。湖畔,一幢木屋边,有一位书生模样的青年在吹箫,那音色圆润、轻柔、悠长、恬静,艾一花听出来是《春江花月夜》,是她喜欢的曲调之一。
吹箫的青年叫常若水,系山庄的主人。他对艾一花说:”我等待有缘人,已等了很久了。”
艾一花望着这位相貌文静、气质不俗、一脸真诚的青年,望着湖边开满的红的、白的、黄的、粉的彼岸花,疑在梦里,这是真的,这是真的吗?世界上有这么巧的事吗?!
常若水把竹箫当作了定情的礼物,艾一花则准备把《梦中的彼岸花》那四幅画作为回赠的礼物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2. 最后的相遇
冷江
人秋后的秋浦河,水瘦山寒。石郡太守崔中琪心里一直牵挂着秀山书院,恨不得连夜赶出最后一版文选的审定稿,因为那是太子最后的心愿。
五年前,太子第一次来石城,崔中琪亲率文武官员和地方名流出城迎接。他来了,远远就从马车上下来,健步走向人群。他身材并不高大,微微有些发胖。虽然旅途疲惫,但神采飞扬。崔中琪见惯了达官显贵,接下来的一幕让他不可思议。只见太子并没有立即过来接见文武官员,而是直接走到路两边跪伏的百姓面前,大声说:石城的父老乡亲们,请大家平身!父王将石郡封赐于我,实乃我之幸也。我定当与诸位同甘共苦,不负大家的期待!
进城后,接见完各路官员和地方要人,崔中琪安排了丝竹管乐和美酒佳肴。然而太子微微一笑说:丝竹无颜色,山水有清音!明日你们随我去秀山射猎,去玉镜潭垂钓,自食其力,岂不乐哉?
次日,崔中琪陪太子登秀山,太子亲手射猎了一只野兔;又垂钓玉镜潭,太子第一钩就钓上来一尾活蹦乱跳的鱖鱼。当即命人在秋浦河边结灶烹调,野兔之鲜,鱖鱼之肥,令太子赞不绝口。他指着一汪清澈的河水赞叹道:此真乃贵池也!从此,秋浦更名为贵池。
三年前,江南大旱,烈日炙烤着山川大地,庄稼一片焦枯。下乡察访灾情,令人心惊,全县民众十种九空。崔中琪连夜撰写公文,命人火速送往京城。全郡百姓翘首企盼。然而,各方传来的消息,雪上加霜。据说朝廷众多官员认为,江南旱情,并无地方官上报那般严重。地方官习惯了夸大其词,无非是套取朝廷税费。半个月过去了,没有消息;一个月过去了,还是没有消息。崔中琪夜不能寐、心急如焚。若朝廷不能尽速出台赈济之策,江南十八县百姓将民不聊生!苦思冥想后,决定铤而走险:修书一封,派心腹之人连夜赶往京城。
送出信后,崔中琪长吁了一口气。他对这封信送出后的后果十分清楚,很大可能性为夺冠去职!可是只要有一分希望,他也愿意冒死去做。十五年前自己进士及第,被任命到石郡为官时,他就暗中发誓,要与石郡百姓共患难,做一个造福一方的好官。十五年来,石郡的一草一木都装在自己心里。如今草木凋敝,百姓蒙难,他如何能心安?但他也很清楚,地方官私自与亲王通信,那是大罪,甚至是死罪!但从两年前太子首次巡视时的言行来衡量,他又觉得值得赌一把,输了无非是罪己一人,而倘若赢了,则是救全郡百姓,功在千秋。为此,他做好了最坏的打算,他将遗书封好,交给僚属,一旦自己遭遇不测,让其将遗书送往远在数千里之遥的关中老家。
崔中琪几乎每天都要到城北门眺望,看有无塘报送至。接连数日,烈日如常,身边众多官员和幕僚多次相劝,可他心里的希望之火始终不灭。第七天,就在他失望至极时,突然听到远处传来马蹄声。大喜,忙命人备马,出城迎候。
前方滚滚烟尘,十余骑飞奔而来,他用力眨了眨自己的双眼,不敢相信眼前的景象,十余骑的最前面一匹高大的红鬃马的马上之人,不正是太子吗?!
崔中琪连忙下马,匍匐于地,叩拜道:下官崔中琪罪该万死,劳动太子殿下!
太子满脸疲惫,摆了摆手,让崔中琪上马,一行人未及休息,就赶往周边田庄查看灾情。次日,太子令崔中琪开仓放粮赈济百姓。全郡男女老少无不泪流。那次大旱,江南十八县普受重灾,多县百姓外出乞讨。唯有石郡无一人饿死,无一人外出逃难。
两年前,太子广邀江南各地大儒名流,齐聚池州。他要在这青山秀水之间,组织编撰一部古今罕见的文章选粹,以教化国人,传承千古。崔中琪受命领衔赞画。太子终日参与其中,劳累过度,身体常有病痛。崔中琪苦劝不止,最后还是皇上圣谕,太子才于秋凉时离开石郡返回京城。不想,这一别后,传来的消息说太子病情日益加重。崔中琪焦虑难安。
这日,他在府衙中审校完最后一篇文章,令人封存文档,立即解赴京城送太子殿下裁断。忽有快马来报,说太子殿下一行已至城东十里之内!崔中琪大惊!忙率众官员往城东迎接。满城百姓听说了,也纷纷赶来,成千上万的百姓挤满了城东官道。半个时辰过去了,所有人都在烈日下汗流浃背,迟迟不见太子的车队和马队过来,崔中琪隐隐感到了一丝不安。终于快一个时辰时,看见了前方缓缓而来的车队和马队。
崔中琪急忙抢上前去,跪伏于地,哽咽着说:石郡太守崔中琪率文武官员和全城百姓迎候太子殿下!
马车珠帘低垂,没有回应。崔中琪斗胆上前揭开珠帘,大吃一惊,车内空无一人,只有太子当年来视察时所着衣冠。
队伍中一名官员来到崔中琪身前,下马扶起崔中琪,哑着嗓子道:崔大人请起!太子殿下他,他已于三日前薨了!临去世前留有口谕一封,要我等亲自送来。
崔中琪顿觉天旋地转。众人齐齐哭拜于地。来人大声宣谕道:太子殿下口谕,石郡乃江南福地,幸蒙父皇恩赐,又赖全郡百姓厚爱,上下官员齐心,方能有今日之福祉。我无以为报,送来衣冠,葬于山水之间。望我去后,诸位仍能一如从前,勤俭立业,心系百姓,我当含笑九泉矣!
本能成为一代明主,却英年长逝。全郡官民无不痛哭。次年春天,崔中琪也一病不起,撒手人寰。他们共同编撰的文选经皇上恩准,命名为“昭明文选"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3. 回家的理由
刘洪文
二狗是个小偷,游手好闲,经常四处瞎转悠,见啥方便就拿点啥。
人们常说“兔子不吃窝边草”,可是二狗不管这些,他连自己居住的小区也不放过,只要有机会,便“贼不走空”。
有一天, 二狗见楼下的马老太出门了,可能是因为年纪大了,她居然忘了锁门。
这个马老太是个独居的老太太,几年前她老伴因病去世了。马老太还有一个儿子叫马冬阳。马冬阳大学毕业后在省城找到了合适的工作, 也就在省城安了家,平时基本不回来,只有年节才会回来一趟。
这可是天赐良机。 于是,二狗偷偷溜进屋。
马老太家装修简单,一张大床,两个床头柜,外加三个壁橱,二狗几乎没费什么周折,就在左侧的床头柜里发现了二百元现金。这年头,科学技术大进步,小偷这行业也不好干, 平时大家都是手机支付,想弄点儿钱哪那么容易,现在难得见着一点儿现金,蚊子再小也是肉。 二狗岂能放过……
二狗不敢长时间逗留,他知道马老太太一般不会走得太远,只是楼下转一圈就会回来。 他也是见好就收,抓紧开溜……
为了避开马老太,二狗还特意出了趟门,跑到狐朋狗友那玩了两天。
回来后,二狗上下楼总是暗中观察马老太。 本以为这老太太平时花钱谨慎,年纪大的人都一样,丢了二百块钱还不跟要她命似的,就算是不要她命,大概也得不大病一场。 可是意外的是,马老太竟然没啥反应, 每天照旧大大咧咧地出门溜圈,而且出门竟然还是时常不锁门。
二狗想:这老太太,可真是不长记性,看来我发财的机会又快了。
一个月后,趁着马老太出门,二狗又一次光顾了她的家。这次二狗直奔上次放钱的床头柜,意想不到是他又在那里发现了二百元现金,看来这老太太真是脑子坏了。
这次二狗可没那么容易满足,他决定仔细翻翻,万一再有什么别的收获呢! 可是,让他气愤的是,翻了半天,除了抽屉里那二百块现金外,再也没有什么可值钱的东西, 二狗骂骂咧咧地踹了一脚床头柜,准备离开。
就在这时, 马老太却从外面回来了。一时间四目相对, 二人都愣在了原地,有些不知所措。 马老太家住的是二楼,外面是缓台楼梯,此时,透过窗户就可以看见两名保安正朝这走来,只要老太太大喊一声,后果可想而知……
二狗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。他在考虑是否要拼死一搏。 可万没想到的是,马老太看看二狗,既没喊也没叫,反而乐呵呵对二狗说:“你还不赶快走! ”
时间紧迫,不容多想,二狗慌忙夺门而去……
回到家后,二狗越想越不对劲,因为他知道像他这样的惯犯,要是被抓到意味着什么! 虽然单次作案金额并不多,可累计起来也够判个三年五载的。谁都知道坐牢的日子不好过。 二狗忽然良心发现,看起来这是老太太给自己机会呀!
二狗决定把老太太的钱还回去。 只有这样才能被老太太原谅,不至于暴露自己。
二狗想着转身又下了楼,见马老太太的房门依旧半开着, 她正在收拾满地狼藉,表面上看她和平时并没有什么两样。
二狗大着胆子走上前说:“马大娘,对不起。 这钱……还是还给你吧! ”
可是,万没想到的是马老太太竟然坚持不要。 她说:“你还是拿走吧,我这么大岁数了,平时也花不了多少钱,我不缺这二百块钱! ”
二狗一听就急了:“您这是啥意思?刚才放我走,现在是不是又后悔了,想举报我?留下罪证,还想报警抓我是不是?咱们楼上楼下住着,不要把事情做得太绝了!” 马老太听后叹了一口气:“唉!我哪里是想举报你。 实话跟你说吧,上次我家里被小偷偷走了二百块钱,我儿子破天荒地回来看了我一趟,安慰完我,还给我买了不少吃的用的东西。一转眼过去一个多月了,我又有点想他了,希望他能再回来一趟……”
马老太太说着,眼泪扑簌簌地落了下来。
二狗在原地愣怔了半天,默默地收起二百块钱,转身走了。
一周后,马老太收到了“跑腿公司”送来的一个大礼包,里面装了足有四五百块钱的东西。 对方的署名是:您的儿子—— 马冬阳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4. 六块银圆
李学文
竹篙村的牛老根和老婆及儿孙辈闹僵了,这个一百零五岁的老红军像个小孩一样撒着气,咋呼着不跟后辈过了,卷着铺盖要往外走,说要去乡敬老院生活。这哪行啊,这么大一家子,五世同堂啊,传出去,村民怎么想,政府怎么想?但大家又做不好他的思想工作,只有请公家的人劝说了。
村主任王宝来到牛老根家,远远地看到他双手撑着手杖,气呼呼地坐在门口台阶上,身边放着变形的军用水壶和脱漆的军用茶缸等用具,褪色的军用被子打得方方正正。王宝也是名退役军人,他知道牛老根十分怀念部队生活,他跑步向前,在台阶下立定,举手敬了个军礼,说:”老兵同志,新兵王宝前来报到!”
牛老根一见这架势,立即丢掉手杖,颤巍巍地站起来,两脚靠拢立正,中气很足地回话:”请稍息!王宝同志,你不来,我也会去找你的。”
“老兵同志,我想跟你聊聊,可以吗?”
“同意,入座。”
王宝走上台阶,嬉皮笑脸地说:”老兵又要出远门哪?”
牛老根脸一黑,”请严肃一点,有事说事,没事滚蛋。”
牛老根的老婆和儿孙们看到王宝来了,纷纷从里屋走出来。他老婆说:”王宝主任,你是一村之主,你要好好说说这个倔老头,一大家子,儿孙辈又孝顺,一个小事儿,他就闹别扭要去敬老院生活,国家给我们‘双定’补助了,他进敬老院,后辈的脸往哪搁呀?”
“老太婆,新兵王宝来了,他三两下军事动作,让我什么都忘了,你这一说,又把我的气给激出来了。”牛老根说。
王宝拍拍牛老根的手,”老兵,别气坏身体,你为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,是国家的宝贝呀。”
牛老根老婆白牛老根一眼,说:”有什么气哟?小事儿一桩!不就是最小的曾孙子要结婚了,按我们的风俗,要拿几块银圆给曾孙媳妇做见面礼,想你奉献一下压在箱底的六块银圆吗?不给就不给嘛,还像小孩一样闹着要出走,铺盖都卷好了,你说气人不?”
“都怪我,我那六块银圆‘潜伏’了八十多年,躲过了三个儿子、五个孙子和六个曾孙的结婚,可还是在最小的曾孙结婚前几天暴露了!老太婆硬是打上了那六块银圆的主意,逼我交出银圆,好在我有敢打必胜、视死如归的信念,才守住了我这块阵地。”
“有这么严重吗?还‘视死如归’,六块银圆值多少钱?小气就小气嘛,我九十多了,没见过这样的男人。”牛老根老婆尽抠牛老根的痛处。
牛老根气得白胡子倒竖。
王宝说:”阿婆,有话好好说。”
牛老根老婆像是没听见,继续按自己的剧本走,”倔老头,你想搂着那六块银圆进土哇?”
牛老根猛击了一下手杖,”你出口伤人哪?叭出来的话比连环爆炸药还厉害,還专攻我的侧翼和后背,用兵太狠太刁钻了。”
“专攻什么侧翼和后背?我要黑虎掏心,直捣你的司令部,让你的大脑指挥失灵。”牛老根老婆和他生活了几十年,也学会不少军事术语,她连珠炮似的数落着,”说穿了,你就是小气鬼、守财奴嘛。要去敬老院生活就去呀,不去是叛徒!”
王宝赶紧劝牛老根老婆别说得那么难听,怕刺激出牛老根的心脏、血压等问题来。牛老根儿孙也帮忙劝,”不拿就不拿,现在的年轻人不兴这一套,别气坏了老人家身体。”也有后人说,”我们结婚,家里没给银圆,不也一样娶妻生子,生活美满幸福。”
牛老根气得颈脖子的血管暴突,扬起手杖想打人。王宝赶紧夺下手杖,安抚他坐下,”老兵,别激动,阿婆也是说到气头上刹不住车,口不对心,别在意。”
“什么压在箱底?这银圆天天就放在我身上。”牛老根从身上摸出那六块银圆,”新兵啊,你不知道,这六块银圆,就是我六个兄弟。”他翻看着,”这是张老四、这是黄财生……”牛老根一块一块递到王宝手中。
王宝接过那六块银圆,仔细察看,上面有用锐器刻过的模糊名字。他看完,又把银圆传递给牛老根老婆和儿孙们看。
牛老根眼圈红了,”他们都是我的战友,我们都知道,自己的脑袋系在裤腰带上,随时都可能掉地下。长征途中,大家把积攒的津贴兑换成了银圆,每人都在攒的银圆上刻了自己的名字,好让活着的人日后把银圆送到家人手中。”他哽咽了,说话断断续续,”他们都在长征中牺牲了,全班就我一个人活着,银圆都传到了我手上,其他人的银圆我都亲手送给了他们父母,就这六人的老家地址不详,一直找不到他们的家人哪,银圆就由我保管着。我怎能把银圆送给儿孙呢?八十多年了,六个兄弟一直陪伴在我身边。”
牛老根老婆一听,脸上有了笑脸,嗔怪道,”老头哇,你不说,我还真不知道哇,我再傻,也不会分开你们生死兄弟。”
牛老根老泪纵横,”都牺牲了,就我活着!解放后,我走遍了大半个中国,也没找到他们的后人,战友托付的任务没有完成,我心里难受哇。轻易我不敢说这事,说起来都心痛。”
牛老根最小的曾孙说:”太爷放心,这事儿交给我,我在网上发起寻找烈士后人的公益行动,相信一定能找到你战友的后人。”
王宝看到牛老根的脸舒展开来,啪的一个立正,”老兵同志,人员和用具是否带回,请指示。”
“带回。”
王宝立即搀扶牛老根进屋。